张文宏最新发声:我们离走出“新冠”已为期不远 焦点热闻
今天上午,在广州南沙举办的亚洲青年论坛上,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作为中方青年嘉宾代表致辞。
他表示,三年多来,我们的卫生体系接受了一个巨大的挑战,而最终走了出来。今天无数的亚洲青年精英相聚在此,恰逢人类已经全面建立了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免疫屏障。“世卫组织也宣称如今死于新冠的病人数每天都是历史低点。我们离走出‘新冠’这起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时间节点已为期不远。”张文宏说,他相信,通过这次疫情可以认识到,面临不确定事件的挑战,只有通过交流与沟通,大家团结起来,才能构建一个有韧性的全球性社会体系,才会有美好的未来。
张文宏:感染新冠6个月后 抗体水平会达到很低 无法避免感染
(资料图片)
但免疫记忆的克隆仍然存在 发生重症的比例大幅降低
3月21日,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进行了一场线上演讲。
张文宏团队对感染新冠后人体是否会持续性存在免疫记忆进行了研究,他们发现,免疫记忆的克隆在6个月后仍然存在。
“这些记忆性的克隆如果受到攻击,会以最快速度募集抗体。随着时间的推移,6个月后,抗体水平会达到很低的水平,无法避免感染。但是感染以后,因为免疫记忆克隆的存在,(抗体)又会迅速被召唤,出现抗体水平和细胞免疫的提高,这时候发生重症的比例大幅降低。”
新冠未来将向地方性流行转化 不再对人类社会产生重大危害
张文宏认为,新冠未来将向地方性流行转化。
“地方性流行”是指,一种病毒经过大流行后,进入较低水平的流行,不再对人类社会产生重大危害。
张文宏解释,就流行的波度而言,新冠已经越来越趋向于已经被我们熟悉的冠状病毒,比如OC43和HKU1(主要引起普通感冒的两种冠状病毒,来自啮齿动物)。如果进入常态化流行,它会阶段性地出现波峰,在流感样人群中检测出的比例大约处于1‰-2‰的水平。虽然中国目前在流感样人群中检测出新冠的比例大约为5‰-10‰,但可以判断,中国目前处于新冠低流行的状态。
根据新加坡和美国的疫情监测情况,第一波疫情结束后都有第二波,第二波的峰值会低于第一波,但两个波峰之间间隔时间多久,中国和国际都在同步进行评价。
张文宏在演讲中表示,未来应对大流行的科技平台需要包括疫苗、治疗、检测、公共卫生措施几个方面。
近期流行的甲流菌株 不会引起恐怖的大流行
张文宏表示,关于近期流行的甲流,团队检测到其分型是H3N2和H1N1,这两个菌株都是大流行以后不断发生变异的常态化流行株,并不会引起恐怖的大流行。麻疹、水痘等疾病,也都是在大流行之后遗留在人类社会的常态化感染疾病。
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生物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赵卫提醒,考虑到目前新冠叠加流感的形势,建议公众继续保持密闭场所戴口罩、勤洗手和开窗通风、保持社交距离和咳嗽礼仪等卫生习惯。
橙柿互动综合广州日报、澎湃新闻